谢宝剑: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新高度

来源: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2/07/16

7月8日,我院副院长谢宝剑教授在《南方》杂志发表文章,解读《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分析南沙未来的发展思路。

 

坚持面向世界的开放导向,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对南沙的定位和任务,既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脉相承,又充分结合新时代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对接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要求,结合轨道上的湾区、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基础上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态势下南沙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平台特点和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优化、深化和细化,具有显著的开放上“面向世界”、协同港澳上“全面合作”“深化合作”的特征。






面向世界的协同创新平台

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作为打造面向世界的协同创新平台的重要保障,建设科技产业创新基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明确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作为联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A字架”上几何中心的南沙,正嬗变成创新的枢纽。一方面,南沙进驻了一批科研院校和机构,布局一批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平台项目。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正在加快建设;以港科大为代表的创新机构不断发展,南沙与中科院共建南沙科学城已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集聚了一批院士团队;随着冷泉生态系统纳入国家规划,南沙实现大科学装置零突破。另一方面,加强了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吸引了一批海内外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未来,南沙首先要面向产业需求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集聚南沙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其次要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支撑技术创新,也要在产业发展中培育一批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再次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以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最后要加大与港澳和海外创新资源的链接,打造离岸创新创业中心。此外,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面向世界的高端要素集聚


高端要素集聚不仅从微观上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发展。


一是集聚优质资本,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跨境金融服务、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南沙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未来,需进一步发展南沙特色金融板块,丰富南沙金融生态。一方面,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和创新资源,发展壮大天使风投创投基金群,力促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开展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政策试点,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推动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等手段,为南沙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并购提供更多有效的投融资服务。


二是集聚高端人才,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一方面,以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机构平台建设等途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从营造国际化、宽松化、自由化的学术环境,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发展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制度,从而让各类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是集聚先进技术,打造新技术新经济的转化器。瞄准全球产业技术前沿,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和科技兴海等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以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行业应用示范为根节点,开发基于IPv6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撑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孵化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另一方面,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制造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产业链,推动制造业由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从而促进南沙高质量发展。




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枢纽


“面向世界”是《南沙方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是南沙更好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内容。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需要几方发力:一是在新发展格局中紧扣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特别是广州中心城区乃至珠三角的国际经贸服务机构资源。二是要借力、协同港澳开放,聚焦软连通,通过与港澳特别是香港的规则、标准对接进而与国际营商规则对接。三是要强化枢纽功,特别是港运物流枢纽功能,完善航运服务,增强南沙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四是增强对外开放的平台功能,如对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进行压力测试。五是要突出重点领域,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广东经济发展需求和南沙发展实际需求,在科技创新、金融和贸易等方面深度开展国际合作。






三、面向世界的一流的营商环境


着力打造政府与市场界限清晰、市场机制运行有效、调控监管有度、办事流程规范的面向世界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留下来、稳得住、发展好。


一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粤港澳三地的规则衔接、制度对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取得具有首创性、可复制、易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建设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


二是坚持由点及面不断深化,探索试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南沙率先试点推动了我国商事登记制度与国际商事规则接轨,推动了政府管理理念向简约治理转变,政府与市场界限清晰、市场机制运行有效、调控监管有度、办事流程规范,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市场准入的便利化水平,有效地推动大湾区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服务创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一站式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主体服务改革,依托“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域通办”等平台和数字化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手段探索创新重塑服务理念和监管方式,在市场主体全链条监管、全周期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力求使企业办事更便利,政务服务更高效,法治保障更有力,真正完善“互联网+”审批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即刻办+零跑动”。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协同联动,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多部门协同联动,与港澳开展协同合作,积极借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自贸区特色解纷平台,推动建设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在线办案系统,打造具有大湾区特色的国际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国家法治化、制度化的现代化建设和粤港澳制度协同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面向世界的品质城市典范


南沙要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人才安居乐业为目标,将存量盘活与植入科学创新功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相联动,补齐交通、教育、医疗等短板,迅速提升生活便利度水平,构建层次多元、全时支撑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富有吸引力和归属感的智慧家园,不断增强城市宜居性和满意度,打造面向世界的品质城市典范。


一是构建以南沙为原点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提高人民群众出行的便利度。畅通城市脉络,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层次地面公交为网络、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强化轨道交通客运一体衔接,加快换乘枢纽建设,推动实现铁路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打造便捷舒适出行体系。


二是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公共文体服务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大力加强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场馆建设及对外服务相结合,提升南沙区公共服务质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体现在对于公共服务总量需求上,也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多样化、异质性和多层次上。一方面,以数字技术嵌入为基础搭建完善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应用平台,有效解决公共服务资源供需不匹配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总量需求;另一方面,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强力支撑智慧城市长效运营,科技赋能公共服务,实现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等领域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多样化、异质性、多层次的要求。


三是重视文化资源,塑造城市新气质。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一方面,深度挖掘南沙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脉络,如岭南文化、滨海水乡文化等,传播和宣传南沙特色文化、传承南沙精神,讲好南沙承载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通过将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相结合,拓展产业带动功能,打造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业态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高增值和强辐射性,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地方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而提升城市品质,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本文原载于《南方》2022年第14期。《南方》杂志是广东省委机关刊,由省委主管主办,月发行量超120万份。南方杂志社是副厅级事业单位,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



THE   END
来源:《南方》2022年第14
编辑:SCIF宣传中心